2017年歐洲肝病學會發(fā)布的《慢性HBV感染管理臨床實踐指南》[2]中提出,核苷(酸)類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理想的治療終點是“確證為HBsAg消失(有或無抗HBs血清轉換)”。那么,HBsAg有可能消失嗎?
我們先看看HBsAg在乙肝病毒感染中起的作用。乙肝病毒是一種特別會“做衣服”的病毒。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,病毒顆??筛哌_10的13次方拷貝/毫升,其中完整的(成熟的)乙型肝炎病毒顆粒僅占萬分之一,只有少數(shù)是具有全基因的、有傳染性的病毒顆粒。每個乙肝病毒只需要約100個HBsAg分子作為它的外膜蛋白,但是在乙肝病毒復制過程中產生的HBsAg的數(shù)量比病毒裝配所需大約多出了10萬~100萬倍,數(shù)百萬多余的HBsAg分子在血液中循環(huán)。HBsAg不僅可以做病毒的“外衣”,它還會作用于人體的免疫細胞,影響機體免疫系統(tǒng),阻礙乙肝病毒的清除。此外,HBsAg可作用于T細胞,使其失去殺傷被HBV感染的肝細胞的能力;而HBsAg作用于B細胞會影響乙肝病毒抗體的產生。HBsAg的持續(xù)存在使HBV感染慢性化,因此,HBsAg水平越低,病毒在體內的根基就越不牢靠,清除起來也會相對容易。
肝細胞的生命周期大約為100天,每天約有1%的肝細胞凋亡,新的肝細胞再生,而新的肝細胞往往是沒有被乙肝病毒感染的“干凈”細胞。如果持續(xù)使用抗病毒藥物抑制乙肝病毒復制,舊的肝細胞(包括整合了HBV DNA的肝細胞)逐漸凋亡,新的未被病毒感染的“干凈”肝細胞不斷再生,長期持續(xù)下去,HBsAg是有可能消失的。
我國臺灣的醫(yī)生曾對2121例HBeAg陰性慢性HBV感染者進行長期的隨訪。這些患者中50.4%的人在28~75歲期間會出現(xiàn)HBsAg自然消失[3],分析這些患者HBsAg的有利因素,發(fā)現(xiàn)乙肝病毒的C基因型比B基因型更容易自發(fā)性HBsAg消失。另外,男性、HBV DNA
在臺灣的另一項研究中,1991-1992年登記納入長期隨訪且HBsAg等數(shù)據(jù)完整的2946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隨訪48149.1人-年期間,累積18%的患者HBsAg消失[4]。我國香港的醫(yī)生對775例出現(xiàn)HBeAg消失的HBeAg陽性慢性HBV感染者隨訪1年、5年、10年、15后、20年和25年,HBsAg消失率分別為0.3%、1.3%、3.0%、8.9%、15.7%和23.6%[5]。
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,要達到HBsAg消失,先要達到e抗原消失、血清學轉換以及HBV DNA復制的長期抑制。
參考文獻:
[1] 中華醫(yī)學會肝病學分會, 中華醫(yī)學會感染病學分會.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(2015年版). 中國肝臟病雜志(電子版). 2015. (3): 1-18.
[2]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.LID - S0168-8278(17)30185-X [pii]LID - 10.1016/j.jhep.2017.03.021 [doi]. J Hepatol. 2017 .
[3] Tseng TC, Liu CJ, Chen CL, et al. Higher lifetime chance of spontaneous surface antigen loss in hepatitis B carriers with genotype C infection. Aliment Pharmacol Ther. 2015. 41(10): 949-60.
[4] Liu J, Yang HI, Lee MH, et al. Spontaneous seroclearance of hepatitis B seromarkers and subsequent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. Gut. 2014. 63(10): 1648-57.
[5] Fung J, Wong DK, Seto WK, Kopaniszen M, Lai CL, Yuen MF.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oclearance: Relationship to hepatitis B e-antigen seroclearance and hepatitis B e-antigen-negative hepatitis. Am J Gastroenterol. 2014. 109(11): 1764-70.
閩公網安備 35092602000113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