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金澤大學醫(yī)學科學學院Kawaguchi等近日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,應用血清紫藤花凝集素陽性Mac-2結合蛋白[WFA(+)-M2BP]和HBV核心相關抗原(HBcrAg),可以預測核苷(酸)類似物(NA)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(CHB)患者肝細胞癌(HCC)發(fā)生和復發(fā)的風險。
研究者們先對141例應用NA治療超過1年的CHB患者的血清WFA(+)-M2BP水平、包括HBcrAg的HBV標志物以及其他臨床因素進行檢測分析,對17例HCC患者和124例無HCC的患者進行比較,確定這些血清標志物是否可以預測HCC的發(fā)生風險。此外,對開始或繼續(xù)應用NA治療的71例HBV相關HCC患者進行分析,對患者成功治療腫瘤后的HCC復發(fā)率進行比較。
多因素分析表明,HCC的發(fā)生率與患者應用NA治療前的組織學分期和分級較高顯著相關,并且與NA治療期間的血清WFA(+)-M2BP水平較高和HBcrAg陽性顯著相關,HCC的累積發(fā)生率與血清WFA(+)-M2BP水平較高和HBcrAg陽性密切相關。HCC患者接受成功治療后,與隨訪期間無復發(fā)者相比,HCC復發(fā)與血清WFA(+)-M2BP水平較高顯著相關。
閩公網(wǎng)安備 35092602000113號